▲“擺攤救子”的林靜。圖/社交賬號“小林媽媽(林靜)”截圖


“現(xiàn)在有流量的時候,多掙一點錢?!蹦赣H節(jié)前夕,一位因擺攤救子而被流量“選中”的90后媽媽,再次引發(fā)輿論關(guān)注。


據(jù)紅星新聞報道,2025年4月,“消失”三個月后,淼淼的媽媽林靜再次回到重慶璧山區(qū)大河壩公園擺攤掙錢,以備淼淼需要心臟移植手術(shù)時,能拿出“足夠的錢”。


2014年,林靜生下淼淼,淼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,除非接受多次手術(shù),否則淼淼可能夭折,淼淼爸爸也因此“不要他了”。為了讓淼淼活下去,多年來,林靜都在獨自辛苦掙扎,直到2025年1月,一條關(guān)于林靜“擺攤救子”的短視頻爆火。


此后,在社會各界的熱心幫助下,淼淼接受了心臟手術(shù),并順利出院。林靜告訴記者,淼淼的身體已經(jīng)達到了通過手術(shù)能實現(xiàn)的“最好的狀態(tài)”。但這個病無法根治,為了應(yīng)對將來可能出現(xiàn)的最壞情況,林靜決定繼續(xù)擺攤,同時開始打造短視頻賬號,用她能做到的一切,為淼淼鋪好求生之路。


從因為一條短視頻引發(fā)網(wǎng)友的廣泛關(guān)注和幫助,到現(xiàn)在淼淼的身體情況有所恢復(fù),可以說,因為機緣巧合走入了流量世界,林靜的生活暫時擺脫了困境。從報道看,無論是經(jīng)濟層面還是孩子的身體層面,林靜和孩子正在適應(yīng)新的情況。


報道稱,再次擺攤后,她的苕皮、豆干依舊3元一份,依舊架著手機邊做生意邊直播。不同的是,小餐車換成了更大的三輪車,在她身邊玩耍的兒子淼淼嘴唇有了血色,不再走幾步就要蹲下歇一會兒。因為社交平臺上涌現(xiàn)的流量和善意,林靜母子倆的生活已明顯好轉(zhuǎn)。


而在流量之外,林靜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,是因為她對孩子十年如一日的愛,也因為她面對生活之苦痛時所展現(xiàn)出來的堅韌品質(zhì)。正是這份源于母親的愛與堅韌,才讓林靜贏得了公眾的善意。


稍微了解過林靜過往的人都清楚,她的故事里,寫滿了與殘酷命運較量的辛苦——林靜借過網(wǎng)貸,在工地開過塔吊,甚至有過在塔吊上呆三天三夜的經(jīng)歷,擺攤賣小吃,也曾面臨一天僅賣出一張5元苕皮的窘境。


從淼淼出生就先天不幸到被人們看見,這個過程有近10年時間。都說“為母則強”,但在漫長的時間里,人們其實很難想象,這對母子是靠著怎樣的信念支撐下來的。而當這樣的信念被人們所知曉時,自然而然也就能夠打動更多的人心,繼而得到公眾的善意。


可以說,這樣的流量背后,既是一個媽媽的愛與堅韌,也是社會公眾樸素善意的充分展現(xiàn)。而當二者匯聚在一起時,也就生發(fā)出更多源于日常生活的勇氣?,F(xiàn)在,林靜再次以擺攤救子的堅強形象重回公眾視野,也當能獲得某種善意的回饋。


人們被林靜母子的經(jīng)歷所打動,對其熱情伸出幫扶之手,這自然是極好的事情。然而,公眾的打賞或許并非支撐長期治療的最佳方案,畢竟流量熱度隨時可能轉(zhuǎn)移,因此,人們更期待,能夠有制度性的救助幫扶和托底保障在場,而不是僅僅依靠“流量”。


人們期待于此,也是因為,現(xiàn)實里類似的困境并不鮮見,對于更多陷入困境卻無緣被流量“選中”的人們,如何才能不被生活壓垮,更需要有制度性的答案。愿每一位為愛負重、堅韌前行的母親都能被善待,也愿每一個辛苦打拼、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看見。


撰稿 / 蘇士儀(媒體人)

編輯 / 何睿

校對 / 張彥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