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2025年3月29日,救災物資隨中國云南救援醫(yī)療隊一起飛赴緬甸地震災區(qū)。圖/新華社
發(fā)生在緬甸的“3·28”強烈地震牽動人心。
3月29日,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緬甸遭受震災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表示,中國和緬甸是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,兩國人民胞波情誼深厚。中方愿向緬方提供需要的幫助,支持災區(qū)人民早日戰(zhàn)勝災害、重建家園。
同日,國家國際發(fā)展合作署新聞發(fā)言人李明應詢表示,應緬甸政府請求,中國政府決定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援助,派出兩支救援隊,提供帳篷、毛毯、急救包、食品、飲用水等災區(qū)急需物資。
此前,云南省地方救援隊攜帶全功能生命探測儀、地震預警系統(tǒng)、便攜式衛(wèi)星、無人機等應急救援物資共112臺套,已星夜包機抵達緬甸強震災區(qū),成為首支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。
此次緬甸7.9級地震,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,也是全球近10年來大陸最強地震,目前已致千余人死亡。
當此艱難時刻,來自中國的救援、醫(yī)療力量迅速集結,馳援緬甸,既是對緬甸政府向國際社會求援的積極回應,體現了國際人道主義精神,也是一直以來中緬友好的具體體現。
一方有難,義當奮力救援;大震當前,皆應攜手抗震。搭把手、拉一把,就能挽救更多生命、減少更多痛苦。更何況,中緬山水相連,國境線綿延達2100多千米,兩國人民世世代代毗鄰而居,有著深厚悠久的胞波(兄弟)情誼。
進入新時代,尤其是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后各項合作的深化,很多華人赴緬、在緬工作生活。地震面前,中國迅速施以援手,本身也是在續(xù)寫中緬胞波情誼。
從媒體披露的信息看,目前震災現場十分混亂,大量倒塌的房屋下仍有生命存在,有曼德勒省華人表示,廢墟下有很多求救聲,此外,很多受傷人員也亟待得到醫(yī)療救助。
凡此種種,均有待于專業(yè)的救援隊以及醫(yī)療服務人員盡快入場,力爭抓住關鍵的“黃金72小時”,與天災爭取存活機會,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。
隨著中國救援醫(yī)療隊等外部專業(yè)救援力量的陸續(xù)抵達,相信災區(qū)一切會好轉起來,居民生產生活秩序能盡快恢復。
大震當前,當地華人也紛紛行動起來,自救和救人,令人感動。據媒體報道,在災害最嚴重的曼德勒,商家們把水和食物放在門口供人們使用,而很多華人和當地民眾一起參與救援。
每一次自然災害,都是對人類應對能力的一次考驗。災難不可避免,唯有人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傷害和損失。
在這個危難時刻,中國救援隊一方面要義不容辭,勇毅前行;另一方面也要做到科學施救,特別是考慮到發(fā)生余震的可能,有關各方應充分做好各種準備。
“我住江之頭,君住江之尾, 彼此情無限,共飲一江水。 ”陳毅元帥當年在《贈緬甸友人》中寫下的詩句,是中緬友好的真實寫照,也點明了雙方同甘共苦的淵源。
唯愿在中國救援隊等各方的幫助下,讓此次地震中的傷亡盡量少些,也讓當地民眾能早日恢復秩序、重建家園。
撰稿 / 胡棲安(媒體人)
編輯 / 遲道華
校對 / 劉軍